26/04/2024 - 03:49:38
你現在的位置: 首頁Publications 企業投資動向

搜尋期數

企業投資動向

金源藉澳門平台優勢 把握葡語國家市場商機

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服務平台,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和服務,協助企業通過澳門拓展葡語國家市場商機,其中一間是金源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金源)。

金源澳門成立於二零零四年,主要代理中國製造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民族服裝、環保電池、摩托車等,從國內港口如青島、上海、天津等直接銷往東非及西非的多個葡語系國家。

離岸服務優惠外資
金源董事長陳志強表示, 當初決定來澳創業,是因為被澳門的貿易政策所吸引。陳志強說:「澳門有一個很合理的離岸服務公司政策,為從事海外業務而不涉及本地貨幣交易或銷售的海外公司提供優惠。」

澳門於一九九九年頒佈《離岸法案》,推出離岸公司優惠政策,根據法例,在澳門設立離岸公司的企業,可獲豁免繳付所得稅、營業稅、印花稅等。

然而,在澳門成立離岸公司,必須符合三大要求,包括只採用非澳門幣為交易及結算之貨幣、只針對非澳門特區居民為銷售對象、只針對非澳門特區市場。

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對於企業來說,澳門作為一個沒有外匯限制的自由港,再配合離岸服務的優惠政策,仍具相當的投資吸引力。

陳志強說: 「由於我們公司主要涉及美金、歐羅的交易, 以往更有在非洲的法郎交易,澳門政府當時推出的措施非常符合我們的條件。」於是在多間專業會計公司的推薦下,陳志強毅然決定來澳創立金源。

扎根澳門面向非洲
金源的創辦團隊大多為香港人,回顧五年前從香港來澳創業時遇到的困難,陳志強說初來澳門時人生路不熟,幸得澳門貿促局向他們免費提供辦公室,首先建立一個公司聯絡處,方便日後開展業務。

金源的母公司一九八七年於香港成立,主要從事與法語系及英語系非洲國家貿易往來,來到澳門後則大力拓展了與葡語系國家的接觸與交易。

陳志強說:「二零零六年我們參加了貿促局的考察團到訪安哥拉,貿促局的員工也有隨團參與,途中為我們提供翻譯服務,更安排當地政府官員與我們會面。後來我們也參與了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Luanda)舉行的一個展銷會,擴大了我們的客源。」

現在金源約有一半以上的業務是把在中國製造的民族紡織品運往非洲各國。陳志強說:「在非洲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國家,人們將這些服裝作為日常生活的服飾,尤其是當地的婦女,而我們公司則有上萬份這類服裝的圖案。」據非官方統計,以每櫃十二萬米的單位計算,每年約有四至五千貨櫃的紡織品從中國出口到非洲。金融海嘯前,金源年均出口約四至五百貨櫃的紡織品。

拓展客源對抗危機
俗語有云: 「創業難, 守業更難」。業務剛剛於澳門扎根,卻在去年遇上金融海嘯,陳志強直言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受金融海嘯影響,世界各地對非洲國家的原材料需求急降,令非洲國家的經濟受損,二零零八年十月購買力下降了五成,至二零零九年四至五月市場才出現稍為回暖的跡象,但到目前為止金源的業績仍比金融海嘯前差兩成五。

面對逆境,陳志強積極面對,再藉助貿促局提供的支援,成功地轉危為機。自二零零四年開始參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的陳志強說:「金融海嘯後貿促局有很多推廣活動,在最近舉行的MIF中,我們也認識了很多來自安哥拉的商客,更與他們簽訂了一百多萬美金的合約,主要售賣紡織品及摩托車。」

非洲機動車輛需求量大
近五、六年來, 中國製造的摩托車大量出口到非洲, 陳志強笑言: 「今天如果你到非洲走一趟, 不要因為看見滿街都是中國製造的摩托車而感到驚訝。」雖然外國的摩托車在非洲市場已有超過幾十年的歷史, 但中國摩托車近年則因其低廉的價錢而成功打入非洲。

然而,面對外國技術和財力的競爭,陳志強認為中國摩托車在配件質素及維修技術上仍有待改善。

陳志強預測: 「中國在機械製造的技術不斷進步時, 發動機會愈來愈耐用, 馬力愈來愈強勁。而摩托車的下一步將會是私家車、貨車、四驅車等, 由於多個國家在援助非洲的發展, 在大型基建上, 這些車也很適合當地市場。」

另外, 陳志強亦有興趣把生意擴展至巴西等南美國家,但由於南美的國家制度及關稅等的差異,需要較多的人手和時間去開發、考察,才能開展相關的項目。

貿促局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商貿服務
貿促局多年來不斷向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商貿服務。貿促局負責非金融離岸業務的審批、發牌及監管工作, 並透過「一站式」服務, 為有意在澳門營商的投資者, 提供從數據查詢、辦理行政程序以至落實投資項目等多方面的支持與協助; 同時, 貿促局轄下的「澳門商務促進中心」, 為外來投資者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商務輔助以及內地商貿諮詢服務等多項服務, 減低企業的啟動成本,方便投資者落實在澳投資。

為充份發揮澳門區域商貿服務平臺功能, 貿促局一直以來積極開展對外經貿聯繫和推廣工作, 尤其是推動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作用, 促進內地、本澳與葡語國家企業間的合作, 以及透過組團赴外地宣傳推廣、參會參展及參觀考察等活動, 推進深層次區域合作, 豐富澳門的「平臺」功能,並為本澳及海內外的企業通過「平臺」拓展商機。

內地最大獨立軟件開發商用友落戶澳門

「澳門的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提高多方面的競爭力,而信息管理系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用友(澳門)總經理郭葆春一語道出本地企業發展的方向。

作為內地最大的獨立軟件開發商,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內地、香港、日本、泰國及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設立七十多間分公司,二零零九年九月更於澳門開設分公司。

提升管理系統水平
郭葆春表示,選擇來澳門發展的原因是看中了本地深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他說:「初來澳門視察環境時,我發現內地的企業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可能要高於澳門,有些甚至已經超越澳門。」

然而,澳門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如何提升管理系統的水平,趕上國際性的營運模式,已成為本地幾大產業如博彩業、旅遊酒店業、房地產業共同面對的挑戰。

近年陸續有大型博企上市集資,郭葆春指出公司上市後其財務狀況的監管標準必然會比從前嚴格。現時澳門有三十多間賭場,但所採用的管理系統未必都是最先進的,因此整體博彩業要仍有待提升財務管理營運模式,以應對新的轉變與挑戰。

另外,對酒店業來說,前台及後台的管理系統等都非常重要,且本地一些集團旗下設有多間酒店,郭先生卻發現目前的酒店大多仍採用舊式的管理系統,這種系統不但效率低,而且難以兼容其他系統。

至於房地產業,郭葆春指出近年中央政府提出構建大珠江三角洲的概念,可以預期這個經濟圈將會蓬勃發展,繼而吸引愈來愈多人來居住,刺激該區的房地產需求。郭葆春強調:「房地產發展速度越快,對房地產系統的要求就越高。」要實現跨區的房地產成本管理系統、賣房系統、物業管理系統,一個即時更新的「多語言、多幣種、多地點」的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擴大巿場佔有率
雖然各行業在金融危機後仍未完全復甦, 但郭葆春卻認為這反而會增加企業投資提升管模式的動力, 他解釋說: 「一般來說, 企業在市場營利非常容易的時候, 都忙著擴大規模, 而忽略了內部的管理。危機來時, 企業便會轉從內部的管理上求效益, 從內部情況來考慮怎樣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流程。」

現在用友在澳門約有三十多家客戶, 該公司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開拓澳門三成的市場佔有率, 為提升本地企業的管理模式出一分力。

品牌傢俱擴充開業定位中高端市場

家居用品,與生活息息相關,家品市場的興盛又與一地的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經濟繁榮的時候,人們自然會希望提升生活質素和品味,家品市場得以擴張和發展。

澳門近年經濟持續雙位數增長, 2000至2008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實質增長率約為14%,2008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3.9萬美元;2009年首三季零售業銷售額為156.9億澳門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3%。三家本地傢俱店:生活館、WH Furniture及CitySquare抓住了經濟穩步發展為家品市場帶來的商機,瞄準本地新冒起的中產階層和居澳的外籍人士,成功在本澳建立品牌家居用品店。

「生活館」從生活出發
「生活館」在澳門已扎根十年, 銷售的產品以傢俬為主, 走時尚簡約風格, 在本地巿場上已具一定的知名度。「生活館」的前身是一間港資專營沙發和窗簾的傢俱店, 早期在工業大廈開店, 產品較單一, 客源也較窄, 二零零三年才創立「生活館」品牌, 從生活家居的概念出發, 開發更多元的貨品,以開拓更多商機。

「生活館」董事陳繡山說: 「每個人辛苦工作後也想有個舒適的家, 近年巿民收入增加, 對生活質素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對有質素的家居用品需求比以前增加了。創立『生活館』的目的是不想局限銷售沙發和窗簾, 而希望走家居用品多元化路線, 迎合客戶的需求」。「生活館」亦看好內地人的消費巿場,還在珠海開設分店。

WH活出創意
榮興傢俱有限公司(WH Furniture)是本地一間傳統傢俱老店, 它的第二代在接手公司經營後, 以「活出創意」的概念重新包裝品牌,並以英文名字WH Furniture作為品牌開設新店, 走中高檔路線, 成功吸引本地的中產客戶,開拓新的巿場。

榮興第二代負責人蘇嘉欣介紹,該店經營傢俱有二十年歷史,主要是經營傳統的仿古傢俬,產品主要由內地輸入,新店WH Furniture則走現代和經典混塔(Mix and Match)路線,產品結合時尚和古典風格,希望用不同的傢俱配搭來打造獨特的家居風格,貨品來自亞洲各地。憑藉多年在澳門經營傢俱的經驗,擁有與裝潢物料供應和工程界良好的聯繫,WH
Furniture經常為客戶免費提供設計意見,及解決裝潢上的問題,細心的服務很快獲得了客戶的信心。

近來,WH Furniture 還與本地設計師合作, 將推出本地設計的傢俱產品, 蘇嘉欣表示:「我們希望也可以有自己設計的傢俱,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選擇。澳門正在發展,商機很多,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店面小,陳列空間不足,現正物色更大的店舖,希望可以擴充現時的規模。」

City Square 貨源獨特
City Square 於二零零二年開業,當時只是一間面積約九百平方呎的禮品店。隨着澳門的經濟發展,City Square 亦不斷發展和尋找新的貨源, 以滿足巿場需求, 今年再次擴充店面, 擴充後的店舖面積一萬二千平方呎, 是開業時的十倍。擴充後銷售的產品更豐富, 成為一間銷售中、高檔家居用品和裝飾品的大型專門店。負責人方志傑表示,澳門的家品巿場過去只有一些平價店或精品店, 巿場上缺乏中上型的家品店, 因此C i t ySquare很快就建立起知名度。

方志傑說,City Square已進入七週年,要成功在巿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做一些巿場上找不到的東西,一定要找到自己獨有的貨源。「找貨源是最困難的,因為我們要的貨品不但要有好的質素,還要是別人沒有的。這七年來,前四年最辛苦,花了很多時間和資金在尋找貨源上,經常去不同的國家找貨源,我們的貨品來自中東、澳洲、美國、印度、東南亞等,事實證明在尋找貨源上的投資對未來的回報作用很大」。

City Square憑藉豐富而獨特的貨源,成功開拓中、高端家品巿場,並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方志傑透露,今年City Square更成功與發展商合作,承包某發展商新落成物業所有單位的室內裝飾設計工程。

本地客消費能力提高
「生活館」的客源中, 外籍客戶佔了三成,WH Furniture 同樣有四成客戶是外籍人士,反映近年外資來澳亦對家居用品巿場起到催化作用。但兩間公司的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外資的確為市場帶來一定需求,但不會佔大多數,反而近年本地人的消費力愈來愈高,對生活要求也愈來愈高,本地客戶才是他們最重要的巿場。

City Square早幾年的客戶亦是外籍人士較多,但近年已經讓位於本地客戶,甚至內地客戶也多了。方志傑說,該店的貨品雖然是生活用品,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但不是生活必需品、需要靠經濟增長拉動的,經濟好巿民自然會希望提升生活質素和品味。

家品業在澳門市場的規模雖然有限, 但生活館、WH Furniture及City Square三家本地傢俱店看準了經濟發展的機遇, 在商業競爭中明確了客戶和市場定位, 透過擴充或成立新店迎合客戶的需求, 品牌逐漸得到市場認同, 亦正反映了澳門企業把握時機、積極進取的一面。